close
通常購買戶外服飾的目的是為了登山時穿著(當然作為普通休閒用途的也不在少數)
所以首先要了解登山的環境&氣候(溫度?降雨機率?地形?住宿點?天數?路線鳥不鳥....)
再來選擇相對應的服飾機能,但剛接觸登山的人通常沒有經驗,所以建議從便宜&有用的衣服開始買起
否則花了上萬元買了件GTX,結果只爬一次山就不爬了,還因為天氣超好整趟都壓在背包裡,
最後淪為平常穿的外套....那就囧了!
所以衣服要買好看的啊!一年在山上的天數大於30天的有多少人?買戶外服飾只在山上穿有點浪費啊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"登山活動"有幾點是和平常運動不一樣的:
1.負重:三天以內10公斤應該跑不掉,所以需要大背(讓骨盆分擔肩膀的受力)&登山鞋(走得穩,鞋底不
因負重而變形,高筒穩固腳踝)
2.穩定的中等運動量:所謂"照自己的步調走"就是穩定的運動狀態,當然陡上/陡下等地型是不太可能
輕鬆走過
3.至少會在山上住一晚:所以食,衣,住,的需求就跟平常不一樣啦!
背食物上山煮(爐頭/瓦斯);沒辦法洗澡(排汗衣的抗臭快乾);
夜晚&清晨較冷(保暖衣物);睡眠系統:睡袋,睡墊.或帳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覺得山上影響穿著搭配的變因太多了
外界的影響有:溫度/溼度/風速/天氣(晴/陰/霧/雨/雪)
個人的運動量也略有差異:
1.負重行進(重量&行進速度/陡上/陡下/緩上/緩下/平路)
2.下大背休息(小休/大休/登頂拍照)
3.抵達營地(搭帳棚/炊事/晚餐/營地活動/睡眠/清晨活動~出發)
而最大的影響就是每個人對溫度的感知了(包括敏感度&忍耐度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很好奇所謂的三層式穿法 : "排汗層 + 保暖層 + 防水透氣層"
真的有人三件穿著一起走嗎?或者三層式穿法只是為了保暖?
(那一件高填充量的825+ FP羽絨衣就幹掉了啊!)
通常會三層穿在一起行走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:溫度低於5度,狂風暴雨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舒適=體表微氣候的動態平衡(外界氣候 vs 體熱)
=================
雜:
1.沒下大雨不需要防水透氣雨衣,不然會悶死,通常高度潑水的SOFTSHELL或風衣可在小雨時撐15分鐘,所謂的小雨是尚未成顆粒狀的細雨,豆大的雨很快就可以浸濕無防水透氣膜的布料
2.防水透氣雨衣的透氣能力在"高運動量"時完全不夠,還是會反潮,但不像塑膠雨衣,濕氣會慢慢排出
只是要有足夠的體熱把濕氣擠出去 & 耐心等候~
3.對我而言,防水透氣雨衣適合低於5度&下雨的登山環境,最適合的是溼度不高的雪地或0度以下(溼度不高就不會下雨啦....通常下雨時溼度都高達80%以上)
4.防水透氣雨衣是"表布"(通常是尼龍) + "防水透氣薄膜"(GTX,EVENT,PRECIP...)+ "內裡"(不一定會有) 結合而成,
2L是表布+防水透氣膜,因為防水透氣膜直接接觸身體容易破損,觸感也很糟(塑膠感)所以通常會加網布,增加舒適性&耐用度,但網布增加的重量&汗濕後感覺不好,除非是排汗短絨網,但流汗超過短絨網布的負荷量也很慘....又重又濕!
3L是貼合超薄尼龍布在最裡層,觸感&耐用度最高,增加的厚度&重量僅次2L
2.5L是在防水透氣膜內COATING一層薄薄的"蒸氣轉換層",號稱可以增加舒適度(還有薄膜耐用度)
最有名的是GTX PACLITE,用的是碳纖維,效能我覺得普普,但汗濕後比較舒服倒是真的
當然不會比3L的尼龍舒服,但重點是幾乎不增加重量,所以很多超輕量化雨衣都是2.5L
防水透氣膜是雙向的,所以表布外溼度大於裡布內溼度時,濕氣就跑進來了.....(防水不等於防濕氣)
不過因為人體有穩定的37度體溫,所以穿著雨衣&有活動量時是不用擔心濕氣跑進來的
所以首先要了解登山的環境&氣候(溫度?降雨機率?地形?住宿點?天數?路線鳥不鳥....)
再來選擇相對應的服飾機能,但剛接觸登山的人通常沒有經驗,所以建議從便宜&有用的衣服開始買起
否則花了上萬元買了件GTX,結果只爬一次山就不爬了,還因為天氣超好整趟都壓在背包裡,
最後淪為平常穿的外套....那就囧了!
所以衣服要買好看的啊!一年在山上的天數大於30天的有多少人?買戶外服飾只在山上穿有點浪費啊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"登山活動"有幾點是和平常運動不一樣的:
1.負重:三天以內10公斤應該跑不掉,所以需要大背(讓骨盆分擔肩膀的受力)&登山鞋(走得穩,鞋底不
因負重而變形,高筒穩固腳踝)
2.穩定的中等運動量:所謂"照自己的步調走"就是穩定的運動狀態,當然陡上/陡下等地型是不太可能
輕鬆走過
3.至少會在山上住一晚:所以食,衣,住,的需求就跟平常不一樣啦!
背食物上山煮(爐頭/瓦斯);沒辦法洗澡(排汗衣的抗臭快乾);
夜晚&清晨較冷(保暖衣物);睡眠系統:睡袋,睡墊.或帳棚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覺得山上影響穿著搭配的變因太多了
外界的影響有:溫度/溼度/風速/天氣(晴/陰/霧/雨/雪)
個人的運動量也略有差異:
1.負重行進(重量&行進速度/陡上/陡下/緩上/緩下/平路)
2.下大背休息(小休/大休/登頂拍照)
3.抵達營地(搭帳棚/炊事/晚餐/營地活動/睡眠/清晨活動~出發)
而最大的影響就是每個人對溫度的感知了(包括敏感度&忍耐度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我很好奇所謂的三層式穿法 : "排汗層 + 保暖層 + 防水透氣層"
真的有人三件穿著一起走嗎?或者三層式穿法只是為了保暖?
(那一件高填充量的825+ FP羽絨衣就幹掉了啊!)
通常會三層穿在一起行走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:溫度低於5度,狂風暴雨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舒適=體表微氣候的動態平衡(外界氣候 vs 體熱)
=================
雜:
1.沒下大雨不需要防水透氣雨衣,不然會悶死,通常高度潑水的SOFTSHELL或風衣可在小雨時撐15分鐘,所謂的小雨是尚未成顆粒狀的細雨,豆大的雨很快就可以浸濕無防水透氣膜的布料
2.防水透氣雨衣的透氣能力在"高運動量"時完全不夠,還是會反潮,但不像塑膠雨衣,濕氣會慢慢排出
只是要有足夠的體熱把濕氣擠出去 & 耐心等候~
3.對我而言,防水透氣雨衣適合低於5度&下雨的登山環境,最適合的是溼度不高的雪地或0度以下(溼度不高就不會下雨啦....通常下雨時溼度都高達80%以上)
4.防水透氣雨衣是"表布"(通常是尼龍) + "防水透氣薄膜"(GTX,EVENT,PRECIP...)+ "內裡"(不一定會有) 結合而成,
2L是表布+防水透氣膜,因為防水透氣膜直接接觸身體容易破損,觸感也很糟(塑膠感)所以通常會加網布,增加舒適性&耐用度,但網布增加的重量&汗濕後感覺不好,除非是排汗短絨網,但流汗超過短絨網布的負荷量也很慘....又重又濕!
3L是貼合超薄尼龍布在最裡層,觸感&耐用度最高,增加的厚度&重量僅次2L
2.5L是在防水透氣膜內COATING一層薄薄的"蒸氣轉換層",號稱可以增加舒適度(還有薄膜耐用度)
最有名的是GTX PACLITE,用的是碳纖維,效能我覺得普普,但汗濕後比較舒服倒是真的
當然不會比3L的尼龍舒服,但重點是幾乎不增加重量,所以很多超輕量化雨衣都是2.5L
防水透氣膜是雙向的,所以表布外溼度大於裡布內溼度時,濕氣就跑進來了.....(防水不等於防濕氣)
不過因為人體有穩定的37度體溫,所以穿著雨衣&有活動量時是不用擔心濕氣跑進來的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